你並不特別-這就是剝去糖衣的現實社會

如果每個人都是特別的,那就沒有一個特別;

如果每個人都得到一個獎杯,獎杯將變得毫無意義。

作者小大衛‧麥卡洛是位在美國任教數十年的中學老師,2012年因為發表一場名為「你並不特別」的畢業典禮演講而爆紅。不同於現今流行灌輸孩子「你很特別」的鼓勵性言論,麥卡洛老師的演講像一記當頭棒喝。

這本書不但適合所有中學生閱讀,同時也適合所有家長和老師們閱讀。他點出了當今的教育風氣是如何養出一群自我膨脹、挫折耐受度低的溫室花朵。在我們急於擺脫以分數評價學生,極積強化孩子自信心的同時,有沒有可能矯枉過正,反倒讓孩子對社會的殘酷一無所知,顯得過於天真與脆弱。

相較於現實社會,校園生活就像包裹著糖衣。薄薄的糖衣有助吞食,但過厚的糖衣則有害健康。這本書除了剝去過甜的糖衣,更要帶大家認真思考,學習的目的是什麼?以及如何找到自我的價值。

我不甚清楚台灣當前的教育環境是否有所改善,但就我自己的求學生涯,學習的目的是考試分數、國立大學與能賺錢的職業,而自我價值完全等於上述價值。我常常在想,為什麼當我們稱一個人為「人生勝利組」時,往往指的是他賺很多錢,而不是他過得開心又自在?甚至是他是個正派又隨和的好人?這就好像「人生的目的」這個數百年來眾多哲學家都在思考的大哉問,我們對於答案好似非常篤定——變有錢。

最後以書中引述的一段來自約翰‧史坦貝克的著作《罐頭廠街》中的段落與大家一同反思:

「我一向覺得奇怪,」醫生說,「我們欣賞的人格特質如厚道、慷慨、坦率、誠實、通情達理、富同情心,在我們的制度中都跟失敗同時發生。而我們最憎惡的特質,銳利、貪婪、占有欲、吝嗇、自我中心、自私都往往伴隨著成功。大家欣賞前一組的特質,卻熱愛第二組的成果。」

我對《你並不特別》的註解:

● 如果每個人都是特別的,那就沒有一個特別,不要認為你有什麼特別,因為你並不特別。
● 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,因此教育非常重要,我們所給的道德觀、價值觀、人生觀決定了他的人生選擇。
● 每個孩子在父母身旁「有樣學樣」的時間比學校來得多,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加重要。


《你並不特別》作者簡介:(截自博客來網站)

小大衛‧麥卡洛 David McCullough, Jr.

1986年開始展開教書生涯,他曾在檀香山普納荷中學待了16年,2002年起,在波士頓附近的衛斯里高中授課至今。

2012年,麥卡洛老師在衛斯里高中的畢業典禮上演講,「每個人都是特別的,所以你並不特別」,獨特的觀點讓他一夕爆紅,從此變成了「你並不特別」老師。成名後,他上遍CNN、NBC、CBS、ABC等電視台以及《時代》雜誌等各大媒體,也為《新聞週刊》和《紐約時報》撰寫專欄。

現在他與妻子和四名兒女住在麻州的薩德柏立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