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靜,就是力量-內向也是一種優勢

20世紀工業化的發展,讓社會經濟轉為倚重業務人員,於是「外向」才能成功的觀念,在戴爾.卡內基的推波助瀾之下,就此遍地開花。歷史學家華倫.蘇斯曼曾對此做過統計,他將19世紀與20世紀初勵志書籍中最常出現的字眼相互比較,得到下面結果。

19世紀:好國民 責任 努力 善行 榮譽 名望 道德 禮貌 誠實

20世紀:吸引力 魅力 外貌令人驚艷 引人注目 容光煥發 領導力 說服力 精神奕奕

相信許多不是很外向的人,小時候應該都被長輩叮嚀過要活潑一點,好像內向是一種缺點似的,這樣的價值觀,常常伴隨著內向者成長,許多人一直到成為大人了,都還是擺脫不了「不夠外向」的自卑,與「勉強自己外向」的掙扎。即使原本就不算內向的人,也會因為需要刻意維持正向以符合主流價值觀,一刻都無法鬆懈。

《安靜,就是力量》是本超級暢銷書,從它為什麼會熱賣就可以看出,世界上確實有數百萬人,受困於「必須外向」的壓力,因而試圖藉由此書獲得心靈上的釋放。

作者蘇珊.坎恩在這本書中,首先說明了「外向」之所以成為主流的歷史緣由,接著進一步分析為何內向其實與外向同樣重要,是社會上不可或缺的人格特質,最後更提供各種指引,幫助內向者靈活利用自身優勢,在「不假裝外向」下與人互動。

讀完這本書,我的感想是,每個時代都有特別受推崇的人格特質,這些特質某種程度上代表的只是「工作能力」,而非一個人的好壞,就像19世紀時,所有商品都是靠人工生產,因此商品的質與量只能倚賴道德與努力(工時);20世紀的工業化大幅加快了商品的製造,這時社會便需要極積販售的業務人員,相當合理;近來這幾十年,由於科技的突飛猛進,從事研發的高科技人才成了人人爭搶的金童;然而這兩年,我們可以發現,許多書籍開始講跨領域能力以及解決事情的應變能力,而不再只推祟單一能力。

這樣看來,擁有順應時代的能力或許真的對人生有幫助,但我依然認為這仍只是「工作能力」,不等同「好好過生活」的能力,要能夠好好過生活,最基本得先好好認識自己、知道人生追求的是什麼,而閱讀這本書,或許正是內向者開始認識自己的好方法。

我對《安靜,就是力量》的註解:

● 社會運作需要內向者和外向者相輔向成,不存在誰比誰優秀。
● 每個時代都有相對需要的人才特質,活潑健談之所以倍受推祟,背後是對業務人才的需求。
● 好好認識自己,才能獲得心靈上的自由,不再受社會主流價值觀箝制。


《安靜,就是力量》作者簡介:(截自博客來網站)

蘇珊‧坎恩 Susan Cain

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和哈佛法學院,曾在華爾街擔任律師多年,專長領域是公司法。目前為商業諮詢顧問,客戶多為大型企業及律師事務所,諮詢項目主要為談判策略和個人專業形象。

蘇珊看起來應該是個自信積極的外向者,但其實她每次說話之前都習慣先思考,公開演講更是常常讓她頭皮發麻,所以蘇珊在《安靜,就是力量》中以自己的經驗為出發點,探討內向性格的人在外向主導的社會裡如何發揮力量。

《安靜,就是力量》甫出版便空降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冠軍,蘇珊之前即在許多報章雜誌上發表關於內向性格的文章,包括《紐約時報》、《達拉斯晨報》、《大西洋月刊》、《歐普拉雜誌》、《時代雜誌》網路版,以及《今日心理學》網站。

同時她也曾受邀到Microsoft、Google等公司,甚至美國財政部去演講授課,2012年2月站上TED論壇發表演講《內向的力量》,該段影片上傳之後,在TED網站已超過兩百五十萬人次收看,網友熱烈迴響。

蘇珊目前和她的丈夫與兩個兒子住在美國哈德遜河谷區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