渺小一生-那道始終好不了的傷口

這是一篇悲傷又沈重的故事,要是知道這本書會讓人如此心碎,或許當初會選擇不翻開它。

故事描述四個大男孩自大學畢業後,歷經三十年的深刻友情。作者刻意淡化了時代背景與城市風貌,將焦點放在四人彼此依賴又時而互相拉扯的緊密情感上,用淡淡的第三人稱,敘述著赤裸裸的人生,日復一日。這樣的純粹與真實,使得畫面殘忍到讓人不忍直視。

主角裘德是本書的核心人物,也是四人的重心,他才華洋溢、人見人愛,卻飽受童年創傷的糾纏,年幼時早已被摧毀的自尊,讓他始終不相信自己值得被愛,即使身邊圍繞著這麼多愛他的人,依然只能從一次次的自殘中得到慰藉。他傷得太重了,活著如同煉獄,尋死又會使所有愛他的人痛苦,連能不能死,都由不得自己。

作者說她就是想要寫一個基本上永遠不會好轉的角色,這讓我想到某本書的副標:「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,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。」有些傷,再怎麼用心照顧,終究無法癒合,只能一輩子戰戰競競、避免碰觸。每當你以為傷口縮小了,暗自鼓舞著,殊不知這一鬆懈,馬上引來病毒無情的反撲,將你又一次完完整整的啃噬一遍。

從小在重男輕女的父權家庭長大下的我,身上同樣帶著好不了的傷,就像風濕總在雨天發作,我則在每次家庭聚會後劇烈疼痛,只能靠好好大哭一場為自己包紮。和裘德相比,我的輕傷顯得無病呻吟,卻也能夠體會面對舊疾糾纏不休的無能為力。沒有人想一直病著,我也想好起來,但就是好不了。

放眼世界,萬物都顯得渺小與微不足道,但若用顯微鏡將某點放大再放大,每個點其實都自成宇宙,就像你我的人生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,在人生的道路上,我們為自己喝采的同時,也都默默的舔拭著不為人知的傷口。

備註:查資料的過程中發現,本書封面其實是美國攝影大師彼得.胡佳的攝影作品《高潮男子》,照片中的男子看似一臉痛楚,但其實攝影師攫取的是男子性高潮瞬間,痛楚與歡愉並存的「痛快」。

我對《渺小一生》的註解:

● 寫作手法非常深刻,讓人深陷其中,為他加油、為他開心,也為他落淚。
● 不是所有傷口都能痊癒,只能一輩子小心翼翼、避免碰觸。
● 這本書能夠讓人更清楚憂鬱症患者的困境,以及走上自殺之路的內心煎熬。


《渺小一生》作者簡介:(截自博客來網站)

柳原漢雅(Hanya Yanagihara)

出身夏威夷的日裔作家。原本擔任出版社行銷助理,後來成為旅遊雜誌編輯。二○○七年她到巴西里約以南的小島出差,首度有了創作《林中祕族》的想法。從發想到成書,花了近二十年的時間。

《渺小一生》是她的第二部小說,探討的主題是痛苦,而襯托極端痛苦經驗的,是友誼各個面向的探討,讀完彷彿也經歷了一場人的內在探索。
她現居紐約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