熔爐-隱沒濃霧中的無聲吶喊

2000年,韓國光州聾啞學校爆發師長對小學生的性侵事件,官司一打就是8年。2009年法院宣判當天,電視轉播畫面出現一個個聾啞學生被害人獲知被告輕判時,臉上難過震驚的表情。這一幕讓作者孔枝泳決定展開調查,並寫成《熔爐》這本書。

當時人正在當兵的孔劉看完小說深感震撼,退伍後積極說服電影公司將其翻拍為電影,在韓國上映後得到相當大的迴響,更促使韓國政府通過「性侵害防止修正案」,並重啟調查此案件,最終扭轉判局,將被告重判入獄。

我不確定本書情節是否完全依真實事件寫成,但依內容所述,當年有多名學生被包含校長在內的數名教職員長期性侵,校內其他老師不是幫忙掩護就是漠視切割,最終導致其中兩位受害者自殺。而2009年的判決居然僅判被告數個月徒刑,還可以緩刑。

被告之所以獲輕判,背後是錯綜複雜的人脈和龐大的利益掛勾,等於連法官、警察都是自己人,怎麼可能會有正義?加上聾啞學生的家庭往往相當貧困,與加害人和解也只是韓元數字上的問題。這並不意味家屬不心疼自己的孩子,而是日子都要過不下去了,還談什麼骨氣?

這本書讓我想起電影《無聲》所改編的台南啟聰學校集體性侵事件,以及 Netflix 紅透半邊天的《黑暗榮耀》,雖然故事細節不盡相同,卻都有個顯而易見的共通點,就是老師們的漠視,而這也是我一直無法理解的地方。會選擇當老師的人,理應都是對教育有熱忱、喜歡孩子的不是嗎?怎麼能夠在看到孩子受欺凌時選擇把頭撇開?還是這些人終究只是將師職視為穩定的鐵飯碗,不存在任何抱負與願景?

愛,就是在別人的需要上,看到自己的責任。──德蕾莎修女

我對《熔爐》的註解:

● 故事殘忍到讓人希望它不全是真的。
● 判重刑也換不回被害兒童早已碎裂的心。
● 社會是現實的,錢能讓人泯滅良心,貧窮能讓人拋棄尊嚴。


《關於人生,我確實知道》作者簡介:(截自博客來網站)

孔枝泳

一九六三年生於首爾,孔枝泳在上大學之前不知道有人窮到連吃飯的錢也沒有。對於自己從小到大能隨心所欲吃自己想吃的東西感到相當愧疚,開展了她參與民主運動的契機。一九八七年因反對選舉開票不當,參加示威遊行而被抓進看守所,這次經驗成為她創作小說的開端,也讓她立定成為小說家的決心。

有過三段婚姻、必須獨力扶養女兒長大,因拮据的生活條件,寫作成了她必須前進的道路;曾任職出版社、從事翻譯、參與勞工運動,豐富的生活經歷使得「社會關懷」成為她作品中鮮明的特色。

一九九八年,出版以兒時成長經驗為藍本的《鳳順姊姊》,此書為「最讓韓國人感動的作品」之一。出版當時,孔枝泳遭遇婚姻危機,作品暢銷卻引來「以臉蛋賣書」的說法,因而封筆。

相隔七年後,於二○○五年出版的《我們的幸福時光》創造了孔枝泳事業生涯的另一高峰,韓國前輩作家朴婉緒說「讀這本書讓人內心平靜」,讀者甚至暱稱此書為「《我幸時》」。

二○○九年,孔枝泳在無意間得知光州聾啞學校性侵事件,更愕於「犯下性侵學生惡行的教師竟然能夠回到學校繼續教書」,於是她訪談相關學生與教師,寫下 《熔爐》這個「99%的人如何受1%的人欺負」的故事。人權團體為此案抗爭長達六、七年卻無具體成效之際,孔枝泳這部作品一舉點燃人心的怒火,震撼韓國社 會。二○一一年,改編電影經韓國兩大電視臺大幅報導(KBS電視臺以「加速的熔爐法」為題,MBC電視臺的新聞則指出「一部電影正將韓國社會變為『憤怒的 熔爐』」)後,更促使政府修正性侵防治法——新法甚至有「熔爐法」之稱!

孔枝泳的作品直接、誠懇、穿透人心。描述三次婚姻紀錄的《快樂 我家》受到女性讀者的肯定,她躍居為「最想成為的女性」第四名。在《熔爐》熱銷且引發現實生活的改革後,擅長以敏銳的觀察力描繪不合理現實的孔枝泳為人們找到了出口:如果你對現實憤怒,卻無力得說不出口,她會為你而寫──孔枝泳可說是當代真正為國民的幸福與憤慨而寫的國民作家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