羊毛記-世界是一座碉堡,心也是

寫這篇心得現在的天氣,就像這本書所處的世界一樣,陰暗灰濛。

數百年後,所有人都生活在一座巨大的地底碉堡中,仰賴有限的地底資源自成一個新世界,繁衍後代成了最奢侈的夢想,唯有一條生命消殞時,人們才有機會抽中孕育新生命的那隻籤。但生活中儘管有著空間、資源…等種種的侷限,這個世界卻也有條有理,士農工商各司其職,也有警察與法律規範秩序。在這樣自給自足的世界中,理應要感到快樂、滿足才是,只是每隔一陣子,總會有人想要「出去」。

那時已經沒有人生活在地面上了,碉堡之外的地球充滿了致命毒氣,一眼望去盡是枯槁荒涼,出去,只有死亡。

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實,卻不是所有的事實…

這樣的故事背景讓我想到《末日列車》這部電影,同樣是地球最後一批倖存者,一個生活在地底碉堡中;一個生活在一列火車上,同樣是自給自足的小世界,卻同樣有著不能說的秘密,秘密是為了讓人類得以續存,卻也是挑起叛亂的種子。

看完這本書,內心忍不住思考,如果這個世界也像故事中一樣是個大謊言,欺騙是為了讓所有人可以安居樂業無憂無慮,我會不會也為了真相衝得頭破血流?還是甘願被矇在鼓裡,無知卻安逸的過日子?

仔細想想,這個假設也不算憑空,我們所處的社會緊密而環環相扣,每件重要決策在運籌帷幄的過程,必定得將大眾的心理層面給考慮進去,因此有些政策在推行時,難免帶點”避重就輕”甚至”謊言”作為潤滑劑,太過坦誠反而顯得赤裸、殘忍,對於社會整體的進步反倒是阻礙。這樣的手法說它是爾虞我詐有點太嚴重,只能算”有所保留”吧!但身為民眾的我們,可以接受被欺騙嗎?不行!管它立意是否良善,管它真相是否血淋淋,我們也總是不惜流血也要捍衛知的權利。

但其實想想,我們每個人的身體本來就有類似欺騙的機制,在經歷嚴重身體或心靈創傷後,大腦會自動消除那段不愉快的記憶,目的是幫助身心在沒有恐懼的環境下復元,換個角度想,這不也是大腦在欺瞞我們嗎?為什麼我們可以接受這樣的遮蔽,卻無法接受別人給我們的善意謊言?(我能想到的原因只有”信任”了)

不是所有謊言都像蛇那樣邪惡陰險,也不是所有真相都如泉水般甘甜。

這本書的中文書名取名為羊毛記,除了引發好奇心外其實沒啥關聯,英文的 wool 有遮蔽雙眼導致看不清楚的意思,正如同書中的人們身處於一個被蒙蔽的世界,這樣的概念正是作者取名 Wool 的原因。(書末的Q&A有提到)

書中最能引起我共鳴的角色是 Juliette,她的專注、堅毅、責任心以及像打不死的蟑螂般的強大意志力,是我一直想達到的境界。我是一個工作狂,以前還有工作時,強大的企圖心每每能夠帶領我完成各種任務,並在工作的過程中獲得許多成就感,就算辛苦也覺得充實。婚後辭去了工作,雖然可以自由自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,沒了重心卻也好像失去了方向感,慌張與失落的感覺常常突襲得我措手不及,直到今天,我都還在尋求一個平衡點,因此看到了書中的 Juliette,除了想起從前的自己,也希望對現在的自己產生一點激勵。

雖然這本書歸類為科幻小說,讀起來卻有好真實的感觸,因為如果我們不好好善待地球,這一切真的有可能發生。

▼ 《羊毛記 Wool》是三部曲之一,接下來還有《星移記 Shift》以及《塵土記 Dust》。《星移記 Shift》寫的是在地球壞掉之前的故事;《塵土記 Dust》才是真正的結局。

我對《羊毛記 Wool》的註解:

● 非常好看!
● 可以引發對於”謊言與真相”、”善與惡”的深入探討。
● Juliette 是打不死的蟑螂。
● 好想接下去看下集啊!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《羊毛記 Wool》作者簡介:(截自博客來網站)

休豪伊 Hugh Howey

一九七五年生於美國,深愛海洋。高中畢業後開始替人維修電腦,累積資金,後來,他到南卡羅萊納州唸大學時,買了一艘破舊的小帆船,就住在船上。大三那一年,他忽然輟學,獨自駕船往南方航行,徜徉於加勒比海群島之間,途中並遭遇兩次颶風。回國後,他開始擔任遊艇船長,繼續展開長達七年的海上冒險生涯。第七年,他認識了一個女人。為了她,他終於離開海洋,回到陸地,買了一棟房子,從此有了一個家。

除了海洋,唯一能夠激起他熱情的,就是讀書和寫作。他開始到書店擔任店員,同時每天都利用早上和中午午休的時間寫作,持續不斷。沒想到,這股寫作的熱情,卻為他創造出比海上冒險更驚人的生命旅程。

二○一一年夏天,為了悼念一個朋友,他寫了《羊毛記》,並自費出版為電子書,沒想到這個故事竟然就此引爆狂熱口碑,開始在網路上瘋狂流傳,很快就竄上亞馬遜電子書總榜#1,而這股狂潮也迅速蔓延全球各國。「異形」大導演雷利史考特也深受震撼,迅速搶下電影版權,準備和「辛德勒的名單」編劇史蒂夫柴里安聯手打造下一部年度大片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